阶段 | 工作内容 | 责任人 |
一、 确 定 入 党 积 极 分 子 、 培 养 、 教 育 、 考 察 阶 段 | 1.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后,找其谈话,并列入《入党人员名册》。 | 支部书记 或组织委员 |
2.确定入党积极分子,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。 | 支委会 或支部大会 |
3.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,填写《市直机关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》。 | 党支部、党小组、 培养联系人 |
4.定期谈话,向支部或党小组汇报培养情况,每季度填写一次《考察表》,要求入党积极分子书面思想汇报每季度至少一次。 | 支委、培养 联系人 |
5.组织听党课、参加党的一些活动,结合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教育,交任务或工作,在生产、工作中锻炼考验。 | 党支部 |
6.定期考察、分析入党积极分子状况,适时调整,年底提出次年发展上报党(工)委。 | 党支部 |
7.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5-7天(或不少于40学时),并集中测试。 | 党(工)委 |
8.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培养教育后,向党支部提出列为发展对象。 | 党小组或 培养联系人 |
9.政治审查,形成综合政审材料。 | 党支部 |
10.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,讨论同意后列为发展对象。 | 党支部 |
11.汇总材料,写出综合考察意见,填写《市直机关发展党员初审表》,报党(工)委初审通过。 | 党支部 |
12.在支部范围内公示发展对象情况,时间10天。 | 党支部 |
二、 吸 收 预 备 党 员 阶 段 | 13.申请入党人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介绍人。 | 申请人、 党支部 |
14.指导填写《入党志愿书》。 | 申请人、 介绍人 |
15.审查《入党志愿书》和有关材料,经集体讨论认为合格后提交支部大会。 | 支委会 |
16.①申请人宣读《入党志愿书》; ②介绍人介绍情况; ③支委会向支部大会报告对申请人的审议情况; ④到会党员对申请人能否入党进行讨论; ⑤正式党员采取“票决制”进行表决,作出决议; ⑥申请人表态。 | 支部大会 |
17.填写支部大会决议,将申请书、《入党志愿书》、《市直机关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》及其它材料上报党(工)委审批。 | 党支部 |
18.审查全部入党材料,与申请人谈话,将谈话情况能否入党的意见,如实填写在《入党志愿书》上。 | 党(工)委会成员 组织员 |
19.集体讨论,逐个审议表决,作出决议后填入《入党志愿书》。审批结果通知报批支部(预备党员的预备期,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)。及时在支部大会上宣布审批结果。 | 党(工)委会 党支部 |
20.入党宣誓仪式: ①唱《国际歌》; ②党组织负责人讲话; ③预备党员向党旗宣誓; ④新党员发言,老党员、优秀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发言; ⑤上级党组织负责人致词。 | 党支部或党委 |
三、 预 备 党 员 教 育 、 考 察 、 转 正 阶 段 | 21.编入党支部和党小组,通过听取本人汇报、个别谈心、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教育和考察。每季度填写《市直机关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登记表》。 | 党支部 |
22.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党支部汇报本人思想、工作、学习等方面的情况。 | 预备党员 |
23.预备期满前一周书面提出转正申请 | 预备党员 |
24.提出能否转正意见。 | 党小组或 教育考察人 |
25.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,并在支部范围内公示转正对象情况,时间10天。经全面审查后提出能否转正意见。 | 党支部 支委会 |
26.①预备党员汇报预备期间的表现和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; ②教育考察人介绍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表现; ③支委会介绍教育考察情况和能否转正的意见; ④大会讨论发表意见; ⑤预备党员对大会讨论意见表态; ⑥采取“票决制”表决,形成决议,将材料上报党(工)委。 | 支部大会 |
27.集体审查讨论,表决决定,将党(工)委审批决议填写在《入党志愿书》上,并通知报批支部(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)。及时在支部大会上宣布审批结果。 | 党(工)委会 党支部 |
28.将《入党志愿书》、入党和转正申请书等归入本人档案。 | 党委 |